欢迎进入深圳坚祥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755-28917760
咨询电话:13510680935
发表时间: 2021-11-29 17:12:20
作者: 深大龙岗创新研究院
浏览:
当前,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加速渗透融合,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工业企业亟需顺应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向数字化和数智化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通核心数据链条,基于数据的广泛汇聚、集成优化和价值挖掘,优化、创新乃至重构企业战略决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业务活动,构建数据驱动型高效运营管理模式的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资源、环境、成本等刚性约束日益增强,众多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企业单纯以生产技术或业务导向来提高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迫切需要变革企业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和高质量为核心提高多样化发展效率的新发展模式,提升创新发展、柔性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国家大力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管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系列统筹部署,为各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管理指明了政策方向。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销售理念和模式等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技术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优化。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探索建设敏捷化的新型数字化组织,推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统筹构建数字化新型能力。
2020年12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中提出,“实施数字化管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打通内部各管理环节,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推进可视化管理模式普及,开展动态市场响应、资源配置优化、智能战略决策等新模式应用探索”,明确把推动数字化管理作为未来三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
工业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价值
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业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产业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推进数字化管理是工业企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
首先,开展数字化管理可有效盘活企业数据要素资产。当前,企业数据正在成指数级增长,庞大的数据正在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推进数字化管理可促进打通企业数据流通共享的“堵点”“难点”“痛点”,盘活技术、装备、系统、流程、组织的各类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强化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水平,激发数据在支撑决策、驱动运营、优化创新方面的作用。
其次,开展数字化管理可加快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企业新型能力体系。顺应数字时代供需关系从生产主导加快转向消费主导,市场环境从相对稳定转向不确定性显著增强,通过数字化管理,开展大数据精细化运营,及时洞察市场及客户需求,快速进行数字化定制研发、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等,持续提升研发生产一体化、在线和异地协同研发等新型能力,进而提升发展的柔性和韧性。
第三,开展数字化管理是工业企业突破固有模式、孕育新机会、开创新局面、培育新增长点的强大引擎。企业在持续推进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依托打造形成的新型能力体系,加快发展催生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第四,数字化管理提升工业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促进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推进数字化管理,自上而下的目标将更加清晰明确,企业资源的整合也将更加合理有效,企业中各部门、各成员的行动也能更加协调。通过数字化,可消减时间和空间对管理要素的限制,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也将得到提高,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得以凸显,企业全局掌控能力将得到提高。
第五,推进数字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疫情等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有效路径。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众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办公和服务、协同研发、柔性转产等业务,有序管控人员和应对疫情,有效提高防疫水平和经营效率。
当前,众多央企及大型民营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大战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发展成为核心企业提升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核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0年以来,国家电网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投入247亿元,全面部署电网数字化平台、电力物联网、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还与41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国家电网运营着国内规模最大的能源电商平台和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中国石油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初步建成“数字中国石油”,将数字技术融入油气产业链的产品、服务和流程,将着力打造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能销售、智能工程等重点项目,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助力新产品研发,提高科研成功率。
美的集团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实施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推动企业由硬件向软件思维转变,建立数字孪生的智能工厂,精细化管理柔性制造环节,数字化驱动全价值链,全员改变,包括合作伙伴、上下游相关和本企业人员,改善了运作效率、创新业务方法和商业模式。
新希望集团通过组织再造、文化再造,力推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乡村解决方案,赋能上下游企业和地方政府,实现相关业务产值大幅跃升。
中信戴卡以智能制造系统建设为抓手,全面实现数据在轮毂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财”有机贯通,将中信戴卡在轮毂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固化,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集团及时把控市场需求变化、应对意外突发事件、提供智能辅助决策支持。
工业企业管理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
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管理能力无法与整体市场环境、竞争格局相匹配,亟待推进数字化管理。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协同、战略执行不到位、企业数字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投入不足、部分工业企业数字化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和数字化转型。
开展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覆盖企业各项职能,涉及到技术融合应用、管理模式变革、数据价值挖掘、业务创新转型等一系列工作,需要用体系化的方法加以推进。比如,傲林科技专注于研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发出体系化、全局化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实现路径。
企业应当从技术实现(要素维)管理保障(管理维)过程管理(过程维)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体系化、全局化开展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建设。技术方面,建立涵盖数据、技术、流程和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按照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的范围和水平要求,有序开展流程梳理与优化、职能职责调整、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为能力的建设、运行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方面,注重建立相适应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管理模式转变,构建适宜的数字文化,为能力的建设、运行和优化提供管理保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包括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和改进的“PDCA”过程管控机制,对能力的策划、建设、运行和优化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以过程管控为牵引持续强化系统性解决方案和治理体系的协调优化和融合创新,推动数字化管理能力水平等级的螺旋式跃升,提高能力策划建设过程的体系性与规范性、提升能力运行成效的稳定性与最大化。
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建设、运行和优化,从技术实现角度看,主要通过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个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来加以实现。以数字孪生、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工业企业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具体实施方法,为越来越多工业企业所重视。
01、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以特定目的为导向对物理世界现实对象的数字化表达。这一对象不仅包括产品、设备、建筑物等“实物”对象,也包括企业组织、城市等“实体”对象。通过对物理对象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物理对象和数字孪生模型的双向映射。对于不同现实对象,其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的侧重点和用途不尽相同,要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需要构建以整个企业组织体为对象的数字孪生,更强调对广域数据的聚合融通,着力于通过模拟仿真来优化全局决策和加强协同。可以说,企业级数字孪生是数字化管理应用推广的基础,是其智能化过程的载体。
02、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由节点和关系构成的结构化网络。工业知识图谱是知识图谱重点发展方向,为基于工业产品研发、生产、运行、保障、营销和企业管理等运行规律建立的关系网络,将多种工业知识整理为图谱,明确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定位、理解、分析工业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本质是通过对工业知识和工业知识关系的管理来实现更全面可靠的企业管理与决策。工业知识图谱不仅具有一般知识图谱的通用价值,包括知识融合、语义搜索、知识推荐、知识问答、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还可以协助企业管理者更好认识、管理、优化、控制和改进企业内庞大资源和流程,为企业带来跨边界、闭环的运营绩效的提升和改善。